鄂爾多斯成韻

作者:宫秉祥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1.1

全文:CHARMINGORDOS鄂爾多斯成韻宫秉祥主编内蒙古城市风貌特色系列图书????内蒙古城市风貌特色系列图书UrdanFeatureofInnerMongoliaSeriesBook鄂爾多斯成韻CHARMINGORDOS宫秉祥主编Editorlin-chiefBingxiangGong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CHINAARCHITECTURE&BUILDINGPRESS?图书在版编目(ClP)数据鄂尔多斯城韵/宫秉祥主编.一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12(内蒙古城市风貌特色系列图书)ISBN978-7-112-16274-1i.①鄂…n.①宫…m?①城市建设-研究—鄂尔多斯市IV.①F299.272.63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3)第312812号责任编辑:张振光杜一鸣王雁宾装帧设计:肖晋兴责任校对:姜小莲内蒙古城市风貌特色系列图书鄂尔多斯城韵宫秉祥主编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西郊百万庄)各地新华书店、建筑书店经销北京晋兴抒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制版北京画中画印刷有限公司印刷水开本:787x1092毫米1/16印张:23%字数:715千字2014年1月第一版2014年1月第一次印刷定价:198.00元ISBN978-7-112-16274-1(25024)版权所有翻印必究如有印装质量问题,可寄本社退换(邮政编码100037)?《鄂尔多斯城韵》编撰委员会名单顾问:郝益东李振东张鹏举杨永胜主任:云光中廉素副主任:宫秉祥委员:陈旭辉史贵俊谢东平王景山王道尔吉任光飞王凤莲总编撰:郝益东主编:宫秉祥副主编:王凤莲撰 稿:郝益东王凤莲刘域张鹏举王斌图文编辑:闫慧玲刘贵峰田伟李甜王斌?本册提供图片资料者名单提供图片单位:鄂尔多斯市规划局 鄂尔多斯市委宣传部鄂尔多斯市文化局 鄂尔多斯市成吉思汗陵管委会鄂尔多斯市建委园林局 康巴什新区管委会伊金霍洛旗规划局 鄂托克旗规划局鄂托克前旗规划局 乌审旗规划局杭锦旗规划事业服务中心 达拉特旗规划局准格尔旗规划局 鄂尔多斯市博远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提供图片个人(按姓氏笔画为序):王斌王浩锡布日金史贵俊刘宏宇刘伟东杜一鸣张鹏举杨立科杨瑞郝益东郝常明奥静波戴东辉?目录导论 6第一章应势而城 23第二章鄂尔多斯城市群 57第三章中心城区形态与布局 89第四章园林广场 157第五章建筑风貌 239第六章雕塑与装饰 313?导论在国内外对“都市雾霾”的热议中,人们越来越怀念“白天看到蓝天,晚上见到星空”的自然环境。然而环顾周围就会发现,只有到高原城市才可能享受到清洁、自然而又现代的人居环境。其中距离首都北京500公里的鄂尔多斯市以其海拔千米之余、环境本底无污染的优势居于独特超群的地位。一、宜居环境聚焦千米高原在当今世界,平原城市、沿海城市、河流中下游城市遇到的一个共同顽症,就是空气、水源、土壤的污染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在人口稠密的国家,生态环境的宜居性越来越聚焦在地势较高的城市。?宜居性向高地势回归是历史趋势在石器时代,人类为了躲避洪水和海浸,猎采到种类丰富的动植物,以及制造大量工具的方便性,高原地域便成为古人最适宜的生存栖息地。目前我国境内发现的万年以前的古人类遗址,如云南元谋、北京周口店、陕西蓝田、内蒙古大窑、扎赉诺尔、萨拉乌苏(河套人)、乌兰木伦等遗址都存在于海拔较高的地区。人类社会进人农业文明之后,平原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城池和村落也大都出现在冲积平原上。而近几百年的工业文明及大航海时代,则造就了异军突起的沿海港口城市。然而,人类文明进人信息化和后工业时代后,构成城市宜居性的环境、资源、经济、社会条件均面临着重新“洗牌”,地势较高城市的资源环境优势随之凸显。20世纪后半期世界上最负盛名的两个新建城市巴西的巴西利亚和印度的昌迪加尔都坐落在海拔较高的地方。大陆性气候阻滞“亚洲棕云”发端于北印度洋沿岸的“亚洲棕云”在1999年被发现时,主要影响地区只限于南亚次大陆和东南亚。十几年来随着工业排放、交通废气、秸秆焚烧、林草火灾、火山喷发等诱发因素不断加剧,“亚洲棕云”的厚度已达数公里,波及范围不仅包括亚洲南部和东部的整个海洋性气候区域,而且影响到了北美西部和非洲北部。据报道连宇航员从国际空间站观察地球这一区域时也发现“蓝色少了,变模糊了”。然而,属于大陆性气候的高原地区却基本不在“亚洲棕云”的经常性漂移范围之内,而这也正是到这些地方总能体验到空气清新的基础条件。细颗粒污染的震撼倒逼区域布局的调整近些年来,大中城市以飘尘(直径小于10微米的颗粒污染物即PM10)为指标开展空气污染防治,大都得出优良天数逐年增加的结论。但是表面上飘尘总量的下降并未减缓污染程度的实质性增强。因为污染物的构成更加恶化了。城乡燃烧排放、机动车尾气、工业品挥发、跨区域漂移导致细颗粒物(直径小于2.5微米即PM2.5)的比例持续增加使得城市雾霾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冬春?季节沿海城市和平原城市雾霾天气过程首尾相接的现实,促使人们对空气污染的恐慌从过去关注较大颗粒的“尘”转移到细颗粒的“霾”。在“人人喊打灰霾”的声浪中,对产业布局、能源结构、城市功能、环保标准进行全面调整优化势在必行。资源性产业向原料的附近转移,能源生产向清洁能源富集区转移已经提上口程。而环境容量大、自净作用强、可再生能源丰富的地区既有承担调整的责任,也有谋求发展的机遇。建设千米高原现代生态宜居城市恰逢其时。建设宜居鄂尔多斯的自然环境优势鄂尔多斯市处于大陆性气候控制和海洋性气候影响的交汇地带。就中心城区来讲,各种自然环境条件都具有适宜、适中、易于趋利避害的优越性。海拔适中。1100—1400多米的海拔高度形成了气压适宜、氧气充足、有利于人体健康的环境条件。温度适宜。年平均白日(最高)气温摄氏12度左右,冬无极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而舒适。湿度较好。黄河环绕市域三面,大小支流纵横分布,中心城区年平均降水量达390毫米,月平均相对湿度一般在40%~60%之间。光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达3100小时,日照率70%左右,仿佛是天然“大光吧”。空气流动性好。中心城区处于开阔平坦的波状高原,周边无高山、沙丘阻挡。年平均风速3.5米/秒左右。沙尘暴易发的4月份平均风速4.5米/秒左右。风向以西北风为多。这些特点既有利于抵御东部沿海污染性“棕云”的侵入,又有利于维持城区空气的清新状态。生物多样性强。市域内土质较好,平均积温可达2800^,有利于各种植物的生长。境内分布着沙地疏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和沙漠湖滨草甸。林草植被建设和生态修复的条件较好。总体上空气、土壤、地下水环境本底无污染,可以就近就地生产有机、无公害的各种动物性和植物性食品。201I年鄂尔多斯市百岁以上老人?达25人,有的旗曾接近世界”长寿之乡”百岁老人达到十万分之七点五的标准。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随着经济社会和城乡建设的协调发展,鄂尔多斯的宜居性潜能正在释放,并惠及全体居民。二、宜居城市破解“资源诅咒”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洪流把资源富集、区位优越的鄂尔多斯推到开发建设的前沿。正值此时,国内外出现的“资源枯竭”实例和“资源诅咒”理论也迫使人们对如何实现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径进行权衡抉择。所谓“资源诅咒”,简单而言就是一窝蜂地采掘自然资源,“挤出”了其他发展要素,扼杀了长远发展机会,最终导致原料、资金、人气统统外流,资源产地却以贫困和废墟为结局。破解这一“诅咒胜者”厄运的有效途径就是构建“资源开发一产业发展一宜居城市建设”同时兼顾的崭新格局。以“资源换资金”启动发展鄂尔多斯地上地下资源都很丰富。目前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丨2类35种,其中煤、石油、天然气、盐碱、高岭土等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拥有全国1/6煤炭储量和良好的外运条件,决定了煤炭采掘最早成为扩张最快的资源开发项目。改革开放初期国营、集体、个体兴办的大、中、小型煤矿星罗棋布,使伊克昭盟这一昔日的“穷乡僻壤”迅速成为远近知名的投资胜地。随后,经过规模化、机械化、自动化和清洁环保为标准的重组整合,煤炭生产的工艺技术、安全环保和经济效益都达到国内同行业甚至国际上的先进水平。以“资源换产业”接续发展单纯的资源开发在经济学意义上只有增长,没有发展。只有把关联产业配套兴办起来,才能实现经济繁荣、社会发展、人民富裕。然而,“资金随开矿而来,又随原料外运而走”的空转现象很快引起人们的深刻反思。典型的教训全世界皆有。远的有美国“西进运动”中形成的矿区城镇不久即大量衰败,近的有国内多个开矿几十年的资源型城市难以为继。更具有强烈对比意义的是,不少资源输出国以贫穷为结局,而靠资源输入的亚洲四小龙及日本却成功地实现了“经济起飞”。有鉴于此,“煤炭就地转化比例”、“高端产业优先配给资源”成为各地引进企业和项目的先决条件。不断延伸产业链的结果,使鄂尔多斯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煤化工基地、火电及可再生电力基地、盐碱化工基地、多种原材料基地。机械制造业和"Z?计算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也正在形成规模化发展态势。?以“宜居宜业城市”博取永续发展随着资源的深度开发和产业的拓展延伸,大规模兴办的企业需要改善经营管理的环境条件和公共服务,大量聚集的人口需要城市功能的支撑。然而,鄂尔多斯市周边过去就已经形成了比较密集的城市圈。在距离中心城区500公里范围内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就有10来个,而且千万人口级的世界城市一北京也在这一空中距离内。在资源开发初期,大型企业一般都愿意把生产场所设在当地,而把管理机构和经营团队驻在外地大城市。显然,这种模式不利于资源高效转化和经济持续发展。只有通过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条件吸引和留住人气,在资源开发地区最大限度完成产业链的延伸和消费规模的扩大,才能实现高效、全面、环保、持久的发展。在这方面,德国鲁尔矿区的转型提供了成功范例。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鲁尔区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城市建设,把已经衰败的煤炭钢铁基地建设成为产业多元、环境优美、景色秀丽的城市群。在4600平方公里范围内,现在拥有5万人口以上的城市24个,支撑了重化工业、轻工业、旅游服务和文化产业的共同发展,创造了德国40%的工业产值。核心城市埃森市昔日是欧洲最大的煤城,如今则是众多国际性集团企业的驻地,2010年获得“欧洲文化之都”称号,人口达到62万人,成为德国第六大城市。自觉主动地借鉴德国鲁尔矿区衰败的教训和经验,就是要防止“衰而后生”的曲折在鄂尔多斯重演。三、构建“资源一产业一城市”同步发展的格局改革开放初期,当时的伊克昭盟除了个别新建工厂外,基本没有现代化产业可言。30多年后的现在,几乎所有工业生产都采用了现代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现有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企业124家,年产值100亿元以上的企业17家,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工业园区6个。201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657亿元,财政收人达到820亿元,其中地方收人376亿元。与此同时,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0.5%提高到2012年的72%。当年的盟府所在地东胜县城关镇总人口10万人。现在,中心城区已经形成“东胜一康巴什一阿勒腾席热”三大组团,其中仅东胜区城镇人口达到56万人,增长约4倍多。实施主动型城镇化战略工业化和城镇化是一对孪生兄弟。但是作为后发地区而言,必须改变被动跟进的城镇化路线,以适度超前来弥补现实中已存在的滞后,才有可能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全面建设提供龙头带动和空间支撑。特别是在本世纪撤盟设市后的十多年内,鄂尔多斯不失时机地实施了推进城镇跨越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和各类建设项目,坚持了一条“产业支撑,规划统领,基础先行,特色取胜,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正确路径。高标准设定城市发展目标充分发挥拆迁量较小。建设成本较低、资金筹集渠道较多、经济发展迅猛的优势,把城市目标锁定在满足长远发展的基础之上。现代服务功能完善。适应多元化的要求,满足各类人群创业、就业、居家、出行、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的现实和长远需要。生态环境良好。通过防沙治沙、营造林带、建设生态绿地广场、严格防治污染等工程项目,保护生态环境的自然性和安全性。现在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29平方米。“住有所居”远近兼顾。应顾及不?N层次居民对“功 ......